找到相关内容637篇,用时19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莫把禅学当禅那

    麦花,结成麦果。此芽、此花、此果,一切无不从麦而来,约能生说,名为麦;约所生说,一切不出麦外。因此,从无明不觉而生起一切,十二缘起──一切杂染法,也都是不觉相。总之,说觉与不觉,是包括一切觉、一切不觉的...心理等;而东方的佛陀之学则又多了精神领域(境界说)中所谓“心与性”的法门。因此,佛陀之学中的“禅那”乃哲学中所没有的,而且是佛学之特色,亦即是反应佛法中穷极于心性的缘起、变化、作用、结果等之“生死”现实...

    释圆慧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595147871.html
  • 百法别释

    唯识真如别显三界唯心、万法唯识之理。此唯识理是真是如,故名唯识真如。流转真如者,即十二缘起,是有情流转之实相,其内容不越十二有支,其次序是无明等为先,行等为后,其规律是烦恼业生相酬相引,其实性是缘起...同此缘起真如,但三界、五趣、十二有支因果各异也。安立真如等亦尔,不广说。遍不遍如是,常无常亦然。诸法是无常,真如是常,故非一也。又真如遍于染净诸法,设是一者,诸法染时应同染,诸法净时应同净,然而不善...

    王恩洋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004647993.html
  • 佛教的色(物质)之概念

      佛教的色(物质)之概念   一   [343]在尼柯耶、阿含,“色”(rūpa)一语被使用的用例中,有五蕴中色蕴的色、十二缘起中的名色支的色,以及作为眼根之境的色等。...”,是从阿毗达磨所产生的,在色法论尚未产生的释尊在世时代,以及尼柯耶、阿含时代,如何解释色?在五蕴经或缘起经,色蕴或名色之词语被使用的场合中,听众对此并没有经过特别说明,就能直接理解色蕴或...

    水野弘元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005047997.html
  • 有部、经部等对于心、心所的论争

    的集﹝*谛﹞,则成为讨论的问题。当问到我们的忧悲苦恼如何产生时,必然就会生起“产生论”的思想,也就是缘起观。无明、行、识等十二缘起诸支,就是表示是以心理活动为中心的众生惑、业、...也是轮回之法。从心理上看业的时候,并不能把心识作用看成是在外面。于是,缘起轮回之法即是心识。如此一来,心识就被认为是有体性的。甚至十二处、十八界说中,相对于眼、耳等五根的意根或六识等,也很容易被看成是...

    水野弘元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005548007.html
  • 《六门教授习定论》要义

    《六门教授习定论》要义  一. 序言   学习目的   世尊于菩提树下顺逆观十二缘起而睹明星成正觉以后,自波罗奈国鹿野苑为阿若。憍陈如等五比丘初转四谛法轮,直至于拘尸那城娑罗双树间灭度之间,所说...而后独处空闲,相续不断地思惟诸法真实义,即达到身心轻安,同时还离增上慢,不执著我已得定,这就是真求止,真得定。  然后以身心轻安的定境为依,将大乘十二分教的义理正确而深入地思择,进而全面寻思其要领,详审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025748290.html
  • 科学与宗教的合作

    若有贪欲生起,就往丑一方面去想,或一心观身不净、观受是苦。起嗔怒时,就修爱心;起我慢时,就想十二缘起或构成‘我’的各类要素。对治这一切烦恼过失的根本之道,是证空之慧,此点将在最后一偈中讨论。  起烦恼...观世音的灌顶,然后再传白度母的长寿灌顶,接下来祈求阿阇黎的长住。这法会要在十二点以前结束。现在我有一件事要嘱咐大家,通常我传灌顶时会提到,如果有依止雄天(甲千秀颠)护法的,请你们不会参加灌顶。今天没有关系...

    嘉华仁波切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034048407.html
  • 四食的正知正念

    生乐受,随不可意触就生苦受,在还没生受之前,愿意如实观察,在生了受之后,在还没随受流转之前,你愿意如实看到受只是受,只要能如实作意,受就不会堕落成「渴贪→执取→控制」(此即十二缘起的爱→取→有)。对触食,...

    张大卿 弘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062048807.html
  • 上座部佛教止观禪法

    培育这种观智需要将行法以分组的方式进行觉照。将行法分为——两组:名与色;五组:五蕴;十二组:十二处;十八组:十八界;十二组:十二缘起支。於此阶段,禪修者必须逐一观照每组行法的「无常、苦、无我」三相。以... kamma??hàna),辨识究竟色法;  2.名业处(nàma kamma??hàna),辨识究竟名法;  3.缘起(pa?iccasamuppàda),透视过去、现在、未来三世名色法之间的因果关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094249265.html
  • 小乘顿渐说与大乘之融合

    四谛、五蕴、八正道和十二缘起等佛教的基本理论。  9 根据小乘佛教来说,佛与阿罗汉,其所证的果位是一样的。在小乘典籍里,唯一能找到佛与阿罗汉的区别是:佛是四谛真理的发现者;而阿罗汉是四谛的跟从修行者。...类智忍和苦类智是观上二界的苦谛,同断十八种见惑证得上界的苦谛理的。集法智忍和集法智是观欲界的集谛,断七种见惑,证集谛理的。集类智忍和集类智是观上二界的集谛断十二种见惑,同证集谛理的。灭法智忍和灭法智、...

    释性仁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095649300.html
  • 《清净道论》的修观次第与顿现观

    ,以三连结、四摄类、二十行相方法突释十二缘起,传为舍利弗所教。此论之十二缘篇极是详尽,且于说到无明与行时,还援《发趣论》的二十四缘,细致精彩,碍于内容冗长,此不赘述,欲知详实,请自参阅该论。  另外,...瑜伽行者在修习止观之前,应先亲近善士,听闻正法,确立「法」之正知见,掌握与熟知五蕴、十二处、十八界、二十二根、四圣谛、缘起等的佛法理论,这即如慧树所需扎根之大地。戒清净与心(定)清净是毗婆舍那之足处,...

    释开印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110749477.html